连云港港2022年吞吐量再上新台阶
据统计,2022年连云港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0019.03万吨,同比增长8.34%,其中外贸吞吐量完成13948.65万吨。集装箱完成556.83万标箱,同比增长10.59%。
除作业总量创新高之外,不少货种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滚装车辆出口达到22.61万台,连续12个月刷新出口纪录,跻身中国机械设备和车辆出口三大口岸;件杂货吞吐量完成1485.4万吨,其中胶合板稳居全国 ; 长123米的风电叶片、体积3416立方米的超大件杂货在港口完成装船;作为生产上量的“压舱石”,铁矿砂、煤炭等支柱货种稳定增长,液体化工成为新的“增长极”。铁路装车发运日均完成2198车, 达2888车,全年运量 次突破6000万吨。
山东港口烟台港原油管道累计输送量突破1亿吨
1月11日,满载25.8万吨原油的“德加”号VLCC超大型油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卸货,该批原油进入仓储罐区后,将通过烟台至淄博长输管道和烟台港原油管道复线输送至山东腹地油品加工企业。至此,该港原油管道输送量累计达到10001.3万吨,突破亿吨大关。
上港集团与连云港港合资成立集装箱码头
近日,上港集团与连云港合资成立连云港互连集装箱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连云港出资4900万元,占比49%,上港集团出资5100万元,占比51%。经营范围包括:国际船舶代理;国内集装箱货物运输代理;陆路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无船承运业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内船舶代理;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国内贸易代理;智能港口装卸设备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水上运输设备零配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中谷海运集团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月12日,中谷海运集团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深化业务合作、推进业态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共识。本次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惠、合作共赢。双方将全面加强港航合作,共同构建航线网络、推进服务创新、打造示范产品、提升航运服务,协同互促实现彼此绿色、高端、创新发展的愿景目标,以标杆性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港口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逾75亿美元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 发表一篇自然灾害研究论文称,一项对 港口的分析显示,超过86%的港口每年暴露在超过3种自然灾害中,全 港口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预计超过75亿美元。
该论文介绍,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导致猛烈的风暴和热带气旋,让全 的港口同时暴露在来自陆地与海洋的多重灾害之中,比如龙卷风、地震和洪水。论文通讯作者、英国牛津大学贾斯珀·维尔斯舒尔(Jasper Verschuur)和合作者一起,建立了荷兰、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共1340个港口的 数据库,其中包括鹿特丹和洛杉矶的港口。他们既考虑了这些港口遭受的直接损失,也考虑了距离港口一公里内的公路、铁路和电缆等基础设施受损而对港口活动造成的中断。如果同时考虑对港口的直接破坏和对周围基础设施的损坏,每年损失的成本预计达75亿美元。此外,每年与港口重建相关的停工期以及港口停摆的时间可能会造成631亿美元的贸易额流失。
论文作者发现,在他们的分析中,94%(1260个港口)的港口每年至少暴露在一种自然灾害中,86.2%(1155个港口)的港口每年暴露在超过3种自然灾害中。在他们分析的1340个港口中,160个港口每年或因专门针对港口的破坏面临1000万美元以上的损失,21个港口或面临5000万美元以上的损失。
论文作者提醒说,这些贸易损失风险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严峻,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严重依赖海上贸易。
中日韩造船业综合竞争力已十分接近
据韩联社报道,1月11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下属韩国产业经济贸易研究院正式发布《造船业价值链竞争力诊断与政策方向报告》。报告指出,尽管韩国造船业综合竞争力位居 前列,但在售后服务、航运及能源需求等方面落后中国和日本,韩国要巩固自身造船业的竞争地位,必须加大环保船舶和智能船舶全产业链投资,全面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
报告基于2020年的统计口径,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售后服务、航运及能源需求等五个维度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国家造船业进行了评价,其中韩国综合竞争力得分达86.7分(满分100分),日本为84.6分,中国为84.0分,欧盟为73.8分,分列 、第二、第三和第四位。报告认为,中日韩3国造船业综合竞争力已十分接近,不存在较大差距。
而从单一维度看,韩国的研发设计为89.1分、生产为91.9分,排名 ;而韩国的售后服务为79.0分,航运及能源需求为81.0分,均低于中国(89.5分、88.3分)和日本(81.9分、85.7分),位列第三。报告认为,韩国要保持造船业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研发设计优势,增强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环保船舶、智能船舶价值链。报告建议,韩国造船业应聚焦环保船舶、智能船舶的核心设备、系统以及平台的研制,注重培育船舶修理、改装企业,提升船舶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此外,报告还提出,为了提振船舶需求,韩国船企应该继续加强与国内外船东的合作,特别是金融支持与合作。
报告还从船型角度分析了中日韩等国的竞争实力。在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和集装箱船领域,韩国造船业竞争力高于中国、日本和欧盟;在散货船和油船领域,中国造船业竞争力高于日本与韩国。报告分析认为,自2021年以来,韩国造船业获得了大批量订单,但由于中国船企在LNG运输船市场的接单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领域的竞争可能会进一步深化。